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

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

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在想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代表人物、主要阵地。第二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他们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以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传统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都知道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she/he/it的区分,我们中国文字中有吗?古代汉语怎样表述这个意思?今天我们使用频率极高的“她”是谁首创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板书,新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英语单词入手,形成中外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讲授新课 
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兴起 1.背景 
师:辛亥革命成功后,很多革命党人和知识分子对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然而很快这一切就被混乱的政局、黑暗的现实无情打脸。特别是在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掀起的“尊孔复古”的思想潮,这与知识分子已经接受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帝制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还这么根深蒂固?我们怎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和?请大家阅读课件中的材料。 
 
                    
             
                    
                            生: 
师生共同总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及目的: 
(1)知识分子已接受的民主共和的新思潮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2)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教训: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只有扫除腐朽的旧思想,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的人格,才能从根本上改造中国。 
设计意图: 
教师简介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目的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过渡: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学生自主学习)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阵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北京大学(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问: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生: 
教师小结:这与蔡元培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到北大任教,因而北大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铺垫。 
过渡语:知识分子发起的这场运动,是如何除旧布新的呢?(学生抢答) 
二、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师:什么样的思想才是旧思想?旧文化呢? 
课件出示1915年选自《新青年》的一篇文章——《一个贞烈的女孩子》,一名学生朗读。 
师:故事中那个14岁的女孩子为什么被狠心的父母活活饿死? 生: 
师:为了得到一块贞节牌坊,14岁的女孩子竟然被自己的亲身父母活活饿死,真是可悲。这就是儒家思想对女子的要求:从小订过娃娃亲的男子在婚前死去,女子如果殉节,就可以得到一块贞节牌坊,可见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除此之外旧思想还包括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男尊女卑、皇权专制、封建迷信。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探究: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样看?如今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并且带提倡和弘扬传统文化?你又怎么看?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小组讨论展示,教师小结。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强调等级秩序,后来董仲舒有提出了“天授人权”、“三纲五常”这些内容有利于封建帝王巩固统治,维护君主专制,因此他们把孔子看作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因此当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思潮时,激起了知识分子的痛恨。不可否认,儒家思想中确实有部分糟粕的内容,在当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破除,这样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当然也有人在批判儒家思想过程中有过于绝对的一面。 
  (2)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儒家思想也有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一面,如强调责任感、使命感,这些内容但现在仍不过时。 
  (3)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提倡民主与科学 
课件出示陈独秀关于民主与科学的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你对民主与科学的理解。 
生: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3.文学革命 
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诗经——关雎》、《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解决了导课时提出的问题。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过渡: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课件出示材料: 
三、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
 
                    
             
                    
                            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 ——1919年《新青年——自觉的女子》 材料二:毛泽东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设问: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4.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拓展延伸:新文化运动与榆林 
设计意图:乡土历史,拓展教学资源,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课堂小结: 
一份杂志、一批新青年、一场新文化、一个新时代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近代的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但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代又一代的脊梁担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份责任在我们身上,也在我中国少年的身上。全体学生起立,齐读《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新文化运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所属分类为“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2017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陕西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