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

视频标签: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七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

  •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知识要点,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了解在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后,苏联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并从中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作用。
  •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上学期的学生。根据课改的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老师眼中要有学生。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喜爱历史故事,思维活跃,爱表现自己,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回顾上一节课斯大林模式弊端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大都喜爱在多媒体教室上历史课,课堂参与度更高,但容易将注意力停留在多媒体设备上,誊抄笔记积极但课堂思考不够,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综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适合于该班学生学习本课的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总结其经验教训,培养认识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法: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比较三次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改革结果,从中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材料解析法:搜集相关史料,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角色体验法: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各自改革的经验或教训出发,归纳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加深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在总结苏联社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难点:基于学情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三次改革,知识点较多,容易混淆,且经济史的内容较为枯燥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兴趣、抓重点”是我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向。我将本课立意为“苏联的三位医生”,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位苏联领导人看作是为苏联“治病”的“医生”。因此从“苏联病了——什么病——怎么治”来导入新课,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该如何解决。苏联在治病的过程中如何经历“痛——残——死”的过程,从客观原因“病情”和主观原因“医术”两方面探讨,最终认识到“对症下药”的重要性。
  •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多媒体、设置问题、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展示图片、讲历史故事和播放相关的小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参与课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设备
多媒体,黑板,U盘,粉笔。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详案)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苏联的三位“医生”。
什么时候会需要医生呢?对,生病的时候。那苏联得了什么病?我给它取了个名字——“斯大林综合症”。这病啊,时好时坏,我们来看一下,它有哪些症状。正常状态: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注意力高度集中、热爱极限运动;发病状态:体力透支、消极怠工、饥寒交迫、恐惧忧虑。
看来,苏联这病,病得不轻啊,斯大林模式的弊病日益暴露,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健康,这就成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治病的根本原因。毕竟,有病,就得治,咱,不能放弃,对吧。
[讲授新课]
■第一位医生——把苏联医痛了的赫鲁晓夫(1953—1964年)■
  •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1、背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而斯大林的逝世,正好,给了谁上台执政的机会?赫鲁晓夫。于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位医生也就上场了——赫鲁晓夫。他当了十年的医生,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从1953年当到1964年,11年。这就是赫鲁晓夫。
2、措施
面对苏联这个急诊病人,赫鲁晓夫医生他为苏联开出了什么样的处方呢?重点医治的是哪个方面?大家翻到教材141页,快速阅读第一子目的内容,找到答案。
好,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读一下,赫鲁晓夫的处方。很好,看样子XX同学有当医生的潜质啊。
他的处方有医治经济的,也有,医治政治的药。经济领域里面就涉及到农业和工业。那么赫鲁晓夫医生他重点医治的是?农业!因为农业发展迟缓是苏联经济老大难的问题,尤其当斯大林逝世时,粮食供应紧张,农业形势十分严峻。所以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揭开了医治苏联的序幕。
农业方面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垦荒运动和种植玉米运动。在工业方面改革管理体制,取得的成效不大,地方权力虽有所扩大,但企业没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方面: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 ;平反冤假错案。勾画下来。
我们重点来了解垦荒运动和种植玉米运动。1959年,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之邀,赫鲁晓夫访美。在这次的美国之旅,他去参观了美国的农场。在农场中,他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玉米田,这些玉米种的整整齐齐,在风中摇曳着沉甸甸的玉米棒,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都是丰收的场景。赫鲁晓夫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自己也要在苏联推广玉米。从美国返回苏联后,他决定效仿美国在苏联大面积种植玉米。他坚定地认为“一切就是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赫鲁晓夫的玉米承载着他的救国梦。赫鲁晓夫简直就是一个玉米狂魔,他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大家种植玉米,甚至连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都没有放过,都要种上玉米棒子。
关于垦荒种植玉米,我们看一下这样两则材料,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想一想: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垦荒玉米运动?
有利有弊。在东部地区西伯利亚开垦荒地,春播面积增加了945万多公顷。可以得出,利是耕种面积扩大,有利于增加苏联粮食产量。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1955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但农业上的丰收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提出了一些不现实不能实现的高目标。面对上面下达的高额的玉米产量任务,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达成目标,不惜用作假的手段来实现,虚报产量,从国外购买玉米来圆谎。
而且,没有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大规模的开垦也破坏了草原上的植被,土地被风沙侵蚀,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且美国和俄国的地理自然条件是不一样的,俄国处于高纬度地区,那些地区要么是过于寒冷,玉米不能生长,要么是土壤不适合。而赫鲁晓夫却不顾气候、土壤条件强行种植玉米,乱指挥,反复折腾。于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963年,农业再度出现了危机。最后,农民没有得到好的收成,养不活自己,玉米被农民们淘汰,玉米运动也就推广不下去了,玉米运动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也成了赫鲁晓夫执政的一个很大的笑话。这就是,事与愿违。。
接着,我们来了解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灾难,导致什么遭到破坏?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为避免重蹈斯大林的覆辙,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他慷慨陈词,滔滔不绝讲了近4个小时,严厉谴责了斯大林搞的个人崇拜。
然而,赫鲁晓夫并没有找到个人崇拜的根源,仅仅把错误归罪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所以,当赫鲁晓夫掌握了党政大权之后,也玩起了独裁和一言堂,赫鲁晓夫也陷入到了个人崇拜的泥潭。
真是讽刺啊!正如美国人多恩伯格在1974年出版的《克里姆林宫的明争暗斗》一书中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一个在斯大林死后集体领导口号叫得最响的人,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新的专制暴君,变成了肉麻的个人迷信的焦点,其程度甚至要超过已故的独裁者斯大林。赫鲁晓夫的画像到处悬挂,没有哪一篇演说,没有哪一篇文章,能不颂扬他的伟大……”
真是讽刺啊,赫鲁晓夫当年严厉谴责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的词语,现在几乎可以不作改动地用于赫鲁晓夫他自己。
3、评价
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呢?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怎么理解?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所以说他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局部调整,所以他又是“守墓人”。
4、结果
他非但没有把苏联医治好,反而把苏联医痛了。所以,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失败。
5、失败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没有结合国情,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这是根本原因。
最终,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那是发生在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正在黑海边安然度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至此,赫鲁晓夫被迫“退休”。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请同学们观看一小段视频。
[课堂结语]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了。他的墓碑是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成一个长方框形状,黑白两半,左边为白色大理石,右边为黑色大理石,中间烘托着赫鲁晓夫的头像。这种独特的设计,形象地表达了赫鲁晓夫极其矛盾的性格和毁誉参半的一生。在他执政苏联期间,既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许多卓越贡献,但他同样也犯下了不少过错,惹出过很多事端。总之,有人称颂他,也有人咒骂他,但无可争议一个事实是,绝对没有人会忘记他。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
1、以下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
B.推广玉米种植获得成功
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D.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2、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时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
B.引起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震惊
C.把错误归罪于斯大林个人品质
D.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的“蛮干”是指他(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
D.彻底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第二位医生——把苏联医残了的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
  •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1、背景
苏联的病久治不愈,于是苏联换医生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位医生也就上场了——勃列日涅夫。他当医生的时间是1964—1982年,十八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掌权执政时间第一长的是斯大林,第二长的,就是勃列日涅夫,一共在任18年。
2、措施
大家先快速阅读第二子目内容,归纳勃列日涅夫为苏联开出了怎样的处方?他又是重点医治哪个方面?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他的改革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方面。改革前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前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军事政治实力可与美国匹敌,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上风。
然而到了改革的后期,也就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步伐放慢,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结果使苏联陷入困境。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同学们知不知道,苏联历史上7个最高领导人,谁统治时期苏联在军事上最强呢?并不是斯大林时期,而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强到能与美国匹敌。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从表格的对比中,我们看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上,苏联在数量上都占有优势,超过了美国,苏联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这在当时人看来,苏联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并且凭借着军备力量,足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这并不能说明苏联是真正的强大,因为它军事上的强大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苏联的发展是畸形的片面的,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苏联当时奉行“不要面包,不要黄油,只要大炮”的策略,如果说得更为直观些,那就是苏联可以很轻松地造出飞机大炮,却很难造出一根火柴。
3、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勃列日涅夫仍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执政后期,苏共趋于,因循守旧、保守,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府,是“老人政府”,以苏共中央政治局为例,平均年龄接近70岁。如果我们打个比方的话,苏联经过勃列日涅夫统治18年后,政治上已经类似于曾经的沙皇俄国,唯一不同的是,苏联还披着“民主”的外衣,政治上还看似“健康”,但内在早已病入膏肓。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要与美国争霸。这一时期,苏联很强势,对外搞霸权主义,发动对阿富汗的侵略扩张战争,在全球和美国对抗,为了称霸世界,苏联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虽然取得了成效,成为了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军事政治实力可与美国匹敌,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上风。但是却严重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经济发展。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4、比较异同
请同学来比较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赫玉米”“勃勋章”。据说他在任期间总共获得了100多枚勋章,都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勃列日涅夫走向了个人集权和个人崇拜。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自己的寓所内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6岁。
■第三位医生——把苏联医死了的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
  •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背景
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两任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名气上无疑远不如前两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任的时间特别短,两个人很默契地都各自只干了一年时间就去见马克思了。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都是暮年上台,都是执政一年多后就去世了。
于是在1985年,苏联迎来了他的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是当时最年轻的核心领导候选人,时年54岁的他,似乎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戈尔巴乔夫成为了第三位医生。1985年,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意气风发,志向高远,准备把苏联带出停滞不前的状态,重振超级大国的雄风。当时,苏联的病越来越重,经济全面滑坡,社会危机四伏。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病重的苏联下了“猛药”。
2、内容
大家先快速阅读第三子目内容,归纳戈尔巴乔夫为苏联开出了怎样的处方?他又是重点医治哪个方面?
为了把苏联带出停滞不前的状态,重振超级大国的雄风,戈尔巴乔夫首先在经济领域推行“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干预。由于各方面困难重重,改革难以奏效。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巴乔夫奉行“哪里跌倒就换个地方爬起来”的策略,转而将改革重心转移到政治领域。
在政治领域: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这些措施乍一看似乎都挺不错的,又是自由、又是民主又是公开的,其实质却是对“自由”“民主”的片面理解。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致使改革逐步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导致思想混乱。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苏共的领导地位。
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变为松散的邦联,各共和国独立性大为增强,各个地区很快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想要摆脱苏联中央的控制,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实现独立发展。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但是却没有人能够阻挡这个历史的洪流。
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丧失了领导苏联的地位,使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握了苏联的国家大权,国家政权性质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发生质变。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订 就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了,它分解成了15个国家。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阿拉木图宣言,的签订 就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了,它分解成了15个国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旗帜降落。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这个曾在国际舞台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这就是苏联解体的过程。
何为苏联解体?含义是什么?一个苏联国家分裂成多个主权国家。苏联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做好笔记。
3、评价
回顾三夫改革。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痛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对苏联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种改革都只是修修补补而已,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尔巴乔夫没有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说戈尔巴乔夫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很多人认为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是外部原因。苏联其实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大型联盟,其内部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西方国家想明白这点后,开始对苏联进行内部分化、和平演变。和平演变甚是成功,比如说1989年,受苏联高压控制的东欧,发生了剧变,东欧剧变,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西方靠拢。最终,苏联解体,这是和平演变结出的最大的一个果子,西方吃着这个果子,觉得好甜好好吃啊。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因此,虽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病重的苏联下了“猛药”,但是却已经回天乏力了。因为苏联早已经积重难返,是一颗烂白菜。所以改革也是步履艰难,收效甚微。毕竟,斯大林模式实在太根深蒂固了,戈尔巴乔夫也没办法拯救这个苏联了,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
所以,历史并不如烟,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戈尔巴乔夫未能保住苏联,未能保住自己的宝座,但他开启了俄国走向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之路,当今俄国的民意也承认戈尔巴乔夫带给他们的进步。
[课堂小结]
中国曾经的“老大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舞台,“大哥”的经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改革是不断探索和前进的过程,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仅仅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失败。社会主义中国正在汲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开辟着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道路。
一句话总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巩固练习]
固学案
十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计之初的目标是尝试“一课一魂”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突出并升华一课主旨。但在实际的教案准备中,发现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授课能力、课堂掌控等方面要求较高。本课以三位“医生”的“医术”为主线,苏联的“病情”为暗线进行教学,在南充一中高一二十四班的实习讲课时,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离“一课一魂”的目标相差甚远,目前只做到了将题目、内容等有所调整,“换了个说法”吸引学生注意。在教学内容方面,史料的运用不够成熟,某些地方得出结论时比较生硬,留给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在教学的路上,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四川省中江”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