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

视频标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设计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科 地理 
学段:必修1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 地理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及实施 计爽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 13701247350 指导教师 高振奋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 13501078940 指导教师 高枫 顺义区教育研究与教师研修中心 13911870999 指导教师 
刘学玲 
顺义区教育研究与教师研修中心 15910357706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突出落实综合思维素养。教学过程设计为从岩石到每类岩石的形成,再从各类岩石的形成到三大类岩石的转换进而到岩石圈物质循环体现综合思维能力展开的过程。学生学习体验过程设计为由自主学习到诊断检测再到模式构建体现综合思维能力提升过程。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学习理论,为学生搭建岩石、岩石形成、三大类岩石转化三个支架,辅助学生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课标”关注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的要素之一——岩石,要求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目的是通过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从物质来源,发生条件,相互转化的源头与结果等方面来体现物质循环过程。进而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循环物质涉及岩浆,所以物质循环范围由地壳内部改为岩石圈更为科学、准确。 
岩石圈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要说明岩石圈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岩石圈组成物质——岩石及岩石的分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所以将其设计为课前自学内容;其次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就需要涉及各种地质作用,而地质作用相关知识已有上节课作为铺垫;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由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转化,由此形成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再认识。这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及难点,并且“课标”本身已经给出了突破方式即运用示意图,所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不同类型示意图来展开,并最终由学生自己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转换与绘制。 
本条“课标”对岩石的详细分类与辨别、地质作用等内容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对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不必要的知识并没有涉及。但是,从人地关系主线出发,仍然尝试提炼岩石圈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出发,提炼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而从圈层之间、地区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角度,深入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设计 
 2 
教学背景分析 
2.本课标点相关内容的逻辑结构:         
【学生情况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通过对上一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关于岩石虽然课标要求的程度不深,但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本节课采用了课前自学的方式,不但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储备,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上还采用视频、演示动画等手段丰富学生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 
从心理上看,本班学生表现欲强,但对岩石兴趣不高。 
从能力上看,已初步具备提取文字信息能力,但综合思维能力层级较低。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链、文图、图文转换活动、黑板展示环节,完善优化学生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自主学习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学案。 
【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作品。  
 学习目标 
1、阅读“泰山” 案例并结合课前自学内容,说出岩石的三种主要类型及代表性岩石。 2、通过观看视频及演示动画,运用结构图简要说明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3、通过阅读“泰山” 案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并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4、结合“泰山” 案例,概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概述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理意义。 
  突出重点的方法:时间安排20min、用“泰山”案例揭示原理、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结构图 2、学习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构建。 
突破难点的方法:搭支架分解学习难度,逐步实现循环过程构建。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示意 
做法:下发自学任务单。 
目的: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学能力。  
做法:《泰山》视频短片。 
目的:选取具有世界地质科学价值的 “泰山”作为案例切入,紧抓学生好奇心,激
发学习兴趣。  
做法:①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分享及成果展示。 
②结合课前自学内容,归纳泰山岩石的类型;结合岩石标本,说出各类岩石的特点。 
③观看各类岩石形成的演示动画,绘图说明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目的:巩固课前自学成果,纠正知识偏差。并利用演示动画形象的反映沉积岩等形成
过程,有效突破难点。                
             做法:结合“泰山”案例,设计问题链,并归纳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问题1:将下列四幅示意图的序号,按泰山的形成过程排序。 问题2: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构成泰山的岩石类型。 
问题3:依据资料,简述泰山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问题4:结合以上分析,讨论各类岩石形成间的联系。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设问逐步完成对于“泰山”案例的分析,绘制岩石
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做法:结合“泰山”案例,概括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结合课堂分析,运用分
析某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的一般方法,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目的: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做法:有选择性的检测题。 目的:反馈课堂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课前
自学 
布置“什么是岩石”的自学任务。 
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学。 
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 
导入 
泰山的 
形成案例分析 自学诊断 
课前自学 
阐明意义 
反馈检测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安排 导入 “泰山”视频介绍。 
观看泰山的视频资料。 
拉近距离,带入情境 
视频 
2min 
课上
诊断
澄清
概念 
【自学情况总结点评】 
从态度、形式、内容等方面点评。  
结合课前自学内容,归纳泰山岩石的
类型;结合岩石标本,说出各类岩石
的特点。 
 
结合演示动画等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分享及成果展示。  
观看三大类岩石形成演示动画,绘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优化认知, 澄清概念。 落实学习目标1、2。 
动画  标本 
13min 
“泰山”案例 
泰山地区曾有上万米厚的沉积岩层。距今24亿年前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隆起,同时伴随岩层弯曲变形,产生一系列裂隙。岩浆沿裂隙上升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变质,逐渐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 
    距今6亿年前后,古泰山岩层下沉至海平面以下,形成近2000米厚的以石灰岩和页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岩层。之后因地壳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时陆时海,并形成含煤地层。尔后又持续上升,形成大陆。 
    距今1亿年前后泰山因地壳运动,产生数条断裂带。北侧抬升隆起,2000米厚的海相沉积岩层被外力侵蚀殆尽,24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花岗岩重新出露地表,从而开始形成今日泰山的雏形。受变质影响的花岗岩因抗蚀性强,构成了峰峦高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 
运用概念分析案例建构
原理 阅读泰山形成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问题1:将下列四幅示意图的序号,按泰山的形成过程排序。   
   
问题2: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构成泰山的岩石类型。 
问题3:依据资料,简述泰山各类岩
石的形成过程。 
问题4:结合以上分析,讨论各类岩石形成间的联系。 
         
结合案例材料,完成问题链中的相关设问。   
 
问题链引领,降低难度,逐步带入,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落实学习目标3 
演示文稿 
20min 
活动:结合以上分析,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突破教学 难点 
板书 3min 
 
                    
             
                    
                            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深化
原理 阐述意义 
结合材料,概括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升学生思
维层次,落实学习目标4。 
PPT 2min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北京市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