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

视频标签:王戎不取道旁李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

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文本解读:
小学阶段统编教科书所选编的文言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篇幅短小、寓教于乐,课后助学系统均指向朗读、背诵、讲述、理解关键句子四项能力。其中,“读”只需达到正确、流利,没有提“有感情朗读”的目标;“讲述”,要与注释结合,目的是了解文意;理解关键句子均服务于感受文章主旨。《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时,通过观察李树在道边却“多子”这个反常现象,推断出这是“苦李”的事情。本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课后第二题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因此,“讲述”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课后题的表述上看,各学段“讲述”的要求差异不大,但结合教科书其他单元的训练点,可以推断讲述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四年级讲述写人叙事的文言文,应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心情”这一语文要素相结合,补充文中人物的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像《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讲述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在统编教科书中还有二年级的《曹冲称象》、三年级的《司马光》、五年级的《杨氏之子》等。对这些文本的解读,不能满足于得到一个概念化的结论——聪明,而是要结合具体文字,展现聪明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曹冲的聪明表现在善于倾听并改进意见,司马光表现在冷静、果断,杨氏之子表现在思维敏捷、语言精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人公,在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的时候,“不动”,是因为他注意到“多子折枝”的李树在“道边”,人人都能看到、摘到的李子,居然“多”,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他的质疑。他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完整地展现了他观察(树在道边)、质疑(而多子)、推断(此必苦李)的思考过程。由此可见,王戎的“智”表现在他观察细致、思考深入、推断准确上。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三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大致了解,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句意做出简单的停顿判断。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学生在朗读、背诵、讲述、理解关键句子四项能力的习得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本课中,“取”“尝”“折”“竞走”等词,古今义相差较大,文中连续出现了三个“之”字,分别指代不同事物,必然会造成学生理解、朗读双重困难。本课语言精炼,人物描写不多,讲述故事时,需要补充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细节,虽然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已经学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但准确表达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文中关键语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涉及严密的推理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不足以应对。文中小孩子竞相摘取路边李子的行为,或许会给四年级学生带来“物权”方面的负面认知,教学中应关注文本“立德树人”的价值。
设计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三个层次的读,识字、解意、诵文。(重点)
2.结合注释讲故事,童趣演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内心活动。(重点、难点)
3.通过议题审辨,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物权观和公德心,鼓励在比对中理解“聪明”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1.聚焦主人公,理解题目意思:
齐读课题,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戎”。
教写“戎”字,强调笔顺。学生用“伴学单”写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再读课题,是什么意思?联系“道旁李”,理解“取”字的意思为“摘”,与现代汉语义相区分。
2.三读,知晓故事,理解文意:
一读:读准,读通。【借助注音】
二读:读懂,读美。【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学习要求: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四人小组赛读,一人读一句;展示读,相机处理难以理解的词句。(板书:多子折枝    此必苦李)
理解文中三个“之”字的意思。采用文字与图画连线的方式,借助形象化思维,区分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三读:背诵、积累
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第一板块设计意图:本板块围绕“读”,开展多样而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将“读”与识字写字、理解文意、梳理信息、落实字义相结合,达到读练结合、熟读成诵的目的。】
 
板块二:入境创讲,体会内心    
1.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生虽在此时只能做到文意的复述,但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大意。
2. 故事怎么讲更有趣?
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建议为文中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内容。
3. 补充内容,讲好“诸小儿”。
老师讲开头,小朋友继续往下讲。有一天,七岁的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啊走啊,突然,他们看见……(出示李子树图,学生惊喜)如果你就是那群小朋友中的一员,想干点什么?说点什么?(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多次练习后,请学生完整讲述这一部分。
4.同桌合作,讲好“人问之”。
故事中的路人会是谁呢?是白胡子老爷爷,还是四五岁的小孩子,或者是其他人?根据“伴学单”上的要求,同桌合作讲这部分内容。

预设:老师参与饰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表达清楚王戎推断过程。
3.评价人物,细品“聪明”。
如果路人尝了李子的味道,肯定会?(再次进行动作、语言、神情的练习)
早知道就不吃了,怎么才能“早知道”呢?(板书:观察、推断、分析、思考、经验、验证……)王戎的聪明就表现在这些方面。
【第二板块设计意图:本板块围绕“讲”,设置了多个层级、多个角度的讲述活动,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本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心情”,使讲述更加生动、具体。在此过程中,适时引导出王戎的思维过程,展现“聪明”的具体表现。】
 
板块三:多维审辨建构公德  
1. 总结板书,抛出辩题。
王戎观察到道路旁边的李树“多子折枝”,推断出“此必苦李”,所以他“不取”!那假如你走在道边,看到李树多子折枝,而且果子很甜,“取”还是“不取”呢?说说你的观点。
2. 确认态度,引导思维。
刚才的辩论,每个孩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非常好!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我们了解了古代儿童王戎的故事,它引发了我们对现在生活的思考,这就叫“博古通今”。(板书:博古通今)
3. 链接材料,产生期待。
在教科书里,像这样讲古代儿童聪明智慧的文言文还有很多,三年级学过的《司马光》,五年级将要学的《杨氏之子》,都可以用上今天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讲一讲”,还可以“辩一辩”——这些同样都很聪明的小孩子,聪明的方式有没有什么不同!
【第三板块设计意图:本板块围绕“辩”,引发学生对“物权”的思考,让古代文学与现实生活对接,并通过对同类文本的整合、比对,激发学生阅读、思辨的兴趣和动机。】
 
板书设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王戎不取道旁李”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所属分类为“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统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川成都”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