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视频标签:部编版高中新教材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和早期国家特点,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及学生学习资料,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通过相关图文材料,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兴衰、政治制度及经济文化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家的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分封制与宗法制,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1课,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主要讲述中国境内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特点与私有制的出现。第二子目是“从部落到国家”,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已经初具国家形态。第三子目是“商和西周”,主要讲述商和西周的概况。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即从原始社会组织逐步走向早期国家的过程。本课需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先民的创造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这是一个民族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问,也是一种文明对自身发展历程的回溯与探寻。科技进步为考古助力,大量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新课教学
问题情境一、原始社会:文明起源,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最初模样
1、原始人群
创设情境:科学表明,人类是从一种古猿类发展而来的。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中国云南发现的腊玛古猿禄丰种、开远种化石,距今约800万年,体质形态更接近人类的早期类型。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在湖北、广西都发现了属于南方古猿的化石,距今四五百万年。
问题导学:上述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预设: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设计意图】补充本部分内容,主要展现了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既可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较早,又可以和后面的内容一起形成中华文明比较完整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过渡:类人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脑髓的发达: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真正劳动,是从能够制造工具开始的。懂得石头的价值,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从此进人旧石器时代。
2、石器时代:从“旧”入“新”
创设情境:展示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依据及对应时间段、图片,以体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问题导学:依据教材说出旧石器时代的时间、代表遗址和生活状态,完成相关表格。
过渡:元谋人遗址(约170万年前)、北京人遗址(约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学会用火,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增强了人类抗御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是人类有决定意义的进步之一,它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开。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三个阶段。
创设情境:展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问题导学:观察两幅地图,分析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预设:分布广泛,集中在大河流域。
问题导学:请比较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创设情境:展示观点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
观点2:“各大区系不仅各有渊源、各具特点和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预设:同意第二种观点。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文化遗址,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预设: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从氏族到邦国
创设情境:展示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红山牛河梁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墓葬数据。
教师点拨: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有公共墓地,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牛河梁遗址,山梁上有一座女神庙,女神庙遗址周围分布着许多积石冢和祭坛。积石冢用石头砌成,随葬品以玉器为主。数座积石冢构成一个墓群。积石冢以祭坛为中心,规模宏大,当为部落或部族共同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的地方。牛河梁遗址的祭坛和积石冢,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被誉为中华文明诞生的曙光。
距今5000年的良渚古城以莫角山为中心,平面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内外有壕沟,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从良渚墓地看当时贫富分化已非常明显,等级差别已经出现,大墓中的琮、璧等成组玉器的出现,则是礼仪制度出现的重要标志,表明当时统治者内部已有了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良渚古城遗址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白,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有力的实证。
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体现了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新时代晚期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社会、神化世俗权力等现象。
    【设计意图】分析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使学生了解、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解释历史问题。  
3.从氏族到邦国
铺垫: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各种礼器、阶层分化比较明显,考古资料表明,陶寺遗址应该是万邦时代中有些邦国的都城。邦国时代对应的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后期。关于三皇五帝,历来说法不一。
创设情境:展示三皇五帝传说的相关图片、古代历史传说的论述
合作探究:谈谈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预设:古史传说不是直接史料,大都是后人的追述,还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实证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过程,但也反映了远古时期各氏族部落相互融合、相互认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客观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所以,以科学的态度辩证取舍古史传说的材料,对于揭示历史真相也是十分有益的。研究中国远古历史,古史传说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析传说、考古资料的不同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意识。
合作探究:根据前面内容的分析,如何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预设: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国家产生
问题情境二、奴隶社会:文明初现,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1、夏:“家天下”
创设情境:展示奴隶社会的时间轴。
材料1: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褒氏、费氏、杞氏。——《史记·夏本纪》
材料2: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问题导学:依据教材和材料分析夏朝国家治理的做法?
预设: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聚族而居、间接统治。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启“家天下”。
过渡:总体来讲,夏朝已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形成包括国君在内的一整套国家机器,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以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夏朝相比,商周时期又是怎样的现状呢?
2、商:内外服制度
过渡: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夏朝的统治,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国家机器更加完备。
创设情境:显示商朝统治区域及内外服范围
设问:商朝的国家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预设: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创设情境:展示有占卜记录的甲骨文,并分析甲骨文的意义。
预设:目前考证中国最早的汉字,商朝晚期,中国历史从半信半疑的时代过渡到信史时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3、周:“封邦建国”
过渡: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统治腐朽,引起臣民共愤。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讨伐,双方在牧野激战,商亡,周武王建国,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西周时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夏商王朝的基础上,西周的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创设情境:展示商朝、西周形势图。
设问:观察两幅地图,请指出主要变化?
预设:周成为新的天下之主、周的疆域扩大、周王在势力范围内广建诸侯以统治天下。
(1)分封制
创设情境:展示西周分封形势图
设问:观察地图,分析周朝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预设:对象:同姓诸侯、古代帝王之后、异姓功臣
      分布:同姓诸侯国为主体,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目的:维护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过渡:分析西周分封制下诸侯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说明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材料: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设问:据材料和地图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预设: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延续性,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宗法制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材料: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设问: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
预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从属,等级森严。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家国一体,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3)礼乐制度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文字资料
材料: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中,华夏诸国保持了对周王室的政治认同,奉之为天下共主;在文化上,宗周王朝通过各种礼典来强化伦理规范与意识……周礼成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的符号。
——曹建墩《三代礼制传统与华夏文明的连续性》
设问:周礼的制定有何历史意义?
预设:周王朝巩固统治,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民族融合。
(4)商周经济:土地制度与社会生产
创设情境:展示农具、甲骨文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文字等资料
教师点拨: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养蚕缫丝出现,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简要总结分析西周四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结合教材探究早期国家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早期国家特征:政治上,王位世袭、公共权力、家国一体、等级明显、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奴隶制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文化上,成熟文字、青铜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初高中知识联系对比,让学生对西周政治经济制度形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历史解释并归纳出早期国家的特征。
【课堂小结】
今天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我们知道了中华文明不仅起源早,而且是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不断扩展壮大,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随着夏商周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框架,中原及周边地区得到不断开发,民族的交往融合也不断增强,这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夏商周国家治理的不完善之处,将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进一步调整、完善。
【随堂检测】
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参考答案:B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
参考答案:A
3.西周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伴有盟誓仪式,让受封诸侯在神前宣誓,誓词内容主要为“无违王命”、“夹辅周室”等。据此可知,盟誓仪式旨在(  )
A.壮大反商同盟力量                
B.加强宗族内部团结
C.扩大周朝统治区域                
D.强化对诸侯的约束
参考答案:D
【课后反思】
本课作为本册书的起始课,主要展现了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课堂容量大、内容多,学生对古代史材料的理解能力略显不足,加之学生对初中的基础知识的遗忘,所以本课在充分理解历史学科素养和兼顾学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明和国家,将内容整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现两个部分。在早期国家阶段重点突出国家产生后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通过教学和交流,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原始社会:文明起源,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最初模样
1.原始人群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3.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4.三皇五帝的传说:“万邦”时代
二、奴隶社会:文明初现,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1.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 王位世袭制
2.商(约前1600一前1046年):
(1)内外服制
(2)文字:甲骨文
3.西周(前1046一前771年):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
(2)经济:井田制
(3)文化:礼乐制、青铜文化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部编版高中新教材”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