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山东省济钢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nice19188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山东省济钢

视频标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山东省济钢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王敏

  • 课标要求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学目标分析
(一)政治认同
以创作船舶为载体,感悟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为线索,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科学精神
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民海军建立70周年为契机,设计创作船舶活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公共参与
学生回忆钢中学习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教材分析
本框分为两目:
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该目的逻辑顺序为实践的定义——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三个特点。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该目的逻辑顺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掌握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生活与哲学》时间较短,尚未掌握哲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本框内容所讲为“实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实践,化抽象为具体,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好方法。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在活动中探求新知,对时政新闻非常感兴趣。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实践的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学难点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的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览:课前学生制作“梦想之船”;课上分为“船只风采展”“扬帆起航”和“实践在身边”三幕展开。
(一)课前活动
1.学生描绘“梦想之船”的图纸;
2.收集可以制作“梦想之船”的材料(卡纸、木块、铁丝、硬纸板、半透明磨砂书皮等);准备制作工具(剪刀、小刀、胶水、热熔胶、防水胶带和透明胶带、彩笔等)
3.小组根据图纸共同完成“梦想之船”的创作。
(二)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是人民海军不变的信仰。70年,人民海军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劈波斩浪中,不断更新船舶设计理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船舶的世界,了解船舶的设计与发展,探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讲授新课】
第一幕  船只风采展
(ppt呈现“任务要求”)小组代表展示“梦想之船”,畅谈创作过程,分享创意理念。1
(学生“角色扮演”)学生代表扮演船长上台展示“梦想之船”,解说创意理念。
(教师即时板书学生创意理念中的“关键词”)
 
图纸——现实的船只         实践——直接现实性
  1. 文本框: 客观物质性纸张、铁丝、卡片、塑料袋、磨砂皮、笔芯和铅线等——材料
  2. 剪刀、小刀、胶水、胶带等——工具
  3. 浮起来——阿基米德定律——遵循规律
  4. 6人共同完成,小组分工——社会性
  5. 文本框: 能动性防水、平衡、环保节约、灵活性、稳固性、欢乐——有目的
  6. 船名、寓意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作品创意新颖、形状美观,富有创新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描绘作品图纸,选用合适材料,借助工具共同完成船只创作的过程就是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们,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物质活动而非精神活动。图纸即为观念的存在,船只即为现实的存在,由描绘图纸到制作船只的过程体现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同学们设计船只或为防水、保持平衡,或为环保节约、灵活稳固,体现制作船只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即实践具有能动性。制作船只所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是客观的,其过程遵循阿基米德定律,体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体现实践具有社会性,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过渡)下面,我们看看历史上船舶的式样。
(ppt呈现“图片”)不同历史时期的船舶图片
2
(ppt呈现“设问”)谈谈你对船舶变化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代表分享“感受”)
(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深刻。有时受客观条件所限,船舶设计样式并非今日之精美,功能也并非今日之强大。从原始的独木舟到三国斗舰,从隋朝龙舟到唐代游舫,从宋代海船到明代战船,从快艇到航母,制作船舶的材料、所造船舶的规模和功能、设计船舶的用途都在变化发展。这体现实践具有历史性,即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小结】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方式:师问生答)3
【学以致用】
(ppt呈现材料:判断题)
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活动
  1. 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 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知识
  3. 农民种地
  4.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科研人员进行南极科考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评、解疑释惑
1和2不是实践活动,大猩猩是动物,没有意识;学生开辩论会改造的是主观世界,而非客观世界。
3、4和5为实践活动,分别为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4
ppt呈现“风采展寄语”】
10
 
第二幕  扬帆起航
(ppt呈现“任务要求”)小组代表站在“人生舞台”,扬起“梦想之帆”。
5
(学生代表)带着“梦想之船”走上讲台,准备“起航”。
(实验活动)
  1. 学生把“梦想之船”放在水中,看是否可以漂浮;
  2. 若能够漂浮,教师则给船只在不同位置增加不同重量的砝码,看船的平衡性和载重量;
  3. 若仍能平稳航行,在水中设置“暗礁”,看船是否可以发现;
  4. 用硬纸板扇动船只,看航向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试航过程,并板书“关键词”)
创意理念 试航发现的问题 继续改进的想法 未来应用
载重能力强 载重能力有限 扩大船的规模 提高船舶性能
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耐腐蚀 材质容易损坏 更换材质(钢材)
平衡性能好 不平衡 调整重心位置
能抵抗风浪 抵抗风浪能力有限 增加风帆、船舷
能发现障碍物 不能发现“暗礁” 安装雷达探测系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创意理念为正常航行,载重能力强,耐腐蚀,平衡性能好,能够抵抗风浪,可以躲避“暗礁”;试航与创作理念有吻合之处,亦有冲突所在。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创意理念本身不能告诉其是否正确,船只也不能回答创意理念的正确与否,只有联结创意理念和试航结果的实践才能检验创意理念,即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试航过程中发现载重、平衡、抗风浪、探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改进想法达到提高载重能力、发现合适材质的目的。即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雷达探测系统的出现,为发现暗礁提供方便。即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试航过程中,人们对船舶结构和性能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即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这些充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把试航时形成的新认识应用到船舶的设计与发展之中,促进船舶技术的提高和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追问)同学们制作船只的过程中考虑到浮力和重力的因素,浮力和重力的知识如何获得?
(学生思考、回答)物理课上学习而来;创作时,琢磨而来。
(教师总结)物理课上所学为间接经验,创作时的发现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和传递获得,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为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而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如“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式:师问生答)
6
【学以致用】
(ppt播放视频)航母甲板为什么拼成“七巧板”?
(ppt呈现设问))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航母甲板拼成“七巧板”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
(ppt呈现文字资料)7
(学生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点评并引导分析)
“设想前甲板用于起飞,后甲板用于降落。实际上却不可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航母不得不进厂继续被改造,直式飞行甲板想法出现。”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存在航母起降空间不足的问题,设置双层甲板的想法油然而生。”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斜角甲板想法得到广泛应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教师追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地位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做?
(学生)思考、回答:重视实践。
(教师总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第三幕 实践在身边
(ppt呈现“设问”)回忆钢中生活,你参与过哪些实践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呈现“图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我所了解的活动诸如篆刻橡皮章、折纸、表演皮影戏等。在实践活动中难免遇到困难,请同学们牢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
ppt呈现“青春寄语”】   9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ppt呈现“知识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
 
【习声回响】
(播放音频)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节时的讲话
(学生朗读劳动“金句”)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寄语未来】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要像人民海军一样敢于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山东省济钢”,所属分类为“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山东省济钢”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qq 9899267 微信:nice19188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