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北京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北京市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北京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北京市优课

视频标签:认识天气瓶,认识溶液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京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北京市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  
---认识溶液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溶液”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混合物的代表编入“身边化学物质”主题中。溶液
不仅是与自然、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化学物质,还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体系的核心概念,所以溶液的教学应兼有身边化学物质和概念学习的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入手,注重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应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科书一般按溶液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分成若干课时,突显知识原理体系。为帮助学生体会到溶液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师创设了如洗衣房、化学和医用试剂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在解释实际应用时学习溶液知识。 
本主题以“天气瓶”的制作为任务。天气瓶是近两年来出现在市场和家庭中的新产品,可以通过美观、新奇的现象粗略显示天气的变化,由于其外形美观、通透还可作为家居装饰品。以制作天气瓶为任务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天气瓶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溶液相关概念,是开展溶液学习的恰当载体。 
本主题的设计以“制作天气瓶”为任务,依据学生解决任务的基本过程,将本单元学习分解为四个子任务:  
学习任务1:“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通过研究天气瓶中物质的组成,帮助学生认识溶液的特点,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的体会溶液的形成过程,认识溶解现象,并定性认识溶液的组成。  
学习任务2:“配制天气瓶中的溶液—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这部分教学是任务1溶液组成的深化和发展,强调了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混合体系的方法。多角度认识定量表示方式,并能正确认识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内部转化关系。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学习任务3:“探究天气瓶受温度影响的原理—溶液度”, 学习有关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在前两节课定性定量认识溶液组成的基础上,分析天气瓶中物质变化的原因就顺理成章了。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变化原因,通过资料分析、实验等找出证据,借助对硝酸钾溶解情况的一系列研究,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对比迁移,最终解决天气瓶为什么受温度影响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整个主题中的难点。 
学习任务4:“完成天气瓶的制作”,在前三节课已经系统学习并了解了天气瓶原理的基础之上,探究硝酸钾、氯化铵溶液与樟脑乙醇溶液的最佳体积配比,并制作天气瓶。通过探究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任务的完成, 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溶液相关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可自行完成天气瓶的制作。学生在解决这一复杂、综合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发展了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精神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了科学价值观。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包括溶液的性质特征、组成和形成过程,为后面定量认识溶液做好铺垫。 
    
 
                    
             
                    
                                      
           
3.学习者分析 
小学科学从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过程了解过溶液的形成,生活中学生也能接触到一些溶液,但没有形成概念。对溶液的认识停留在宏观现象层面,没有进入到微观本质。缺乏系统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生升入初三后学习态度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求知欲更强。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实验,所以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4.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分析天气瓶中的物质及其特点,形成关于溶液、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定性认识溶液的组成。 
(2)通过三种不同混合分散系的对比,培养学生依据现象,进行归纳分析能力。 (3) 通过对硝酸钾溶解过程感知,将溶液的感知引向微观层面。 
5.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天气瓶中的物质及其特点,认识溶液及其组成。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依据现象,进行归纳分析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播放天气瓶介绍的视频 
【问题1】描述天气的要素有哪些?天气瓶能预测哪些要素呢?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视频和已有经验回答: 
天气要素有:风,云,雨,雪,气温,湿度等 天气瓶能通过瓶中结晶量的不同预报气温变化, 
任务一:
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 【问题2】天气瓶由哪几部分构成? 
【问题3】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以天气瓶中的氯化铵或硝酸钾为例 
【问题1】天气瓶能预测天气,你知道的描述天气的要素有那些?天气瓶能预测那些要素呢? 
学生感受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是融合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通过猜测天气瓶中的物质分类,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获取证据的意识。通过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对比,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溶液这个重要概念。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认识溶液特点。 
从动态的角度认识溶液的形成,学生动手实验从宏观的实验现象体会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还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解过程。定性的认识了溶液的组成。 
问题引领 设计价值 
 
                    
             
                    
                             
【过渡】天气瓶能预测天气,不同的装置能预测不同的天气要素。(展示天气瓶)它能预测-气温,它为什么能预测气温呢?今天我们研究它并制作天气瓶。 【问题2】天气瓶由哪几部分构成?    
【追问1】你认为天气瓶中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请说出理由。  
【PPT】资料:简述天气瓶的发明史。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瓶中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在自然界中很常见,不同物质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具有不同的特点,下边就请大家完成活动一,体会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 
【活动1】试管架中的混合物对比,判断混合物类型并总结其特点。            
【讲解】像泥沙这样的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像植物油这样的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像蔗糖,氯化钠这
通过气压的变化预报阴雨。 
 
 
   
观察天气瓶,并回答: 
在密闭的玻璃瓶中一些液体和固体物质。   
学生讨论2分钟,汇报。 
学生1:纯净物,可能是一种液体。例如:水 学生2:混合物,可能有多种物质,例如:食盐水。  
聆听,获取信息 
天气瓶中物质有硝酸钾、氯化铵、水、樟脑和乙醇 为混合物。 
 
  
 
 
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①泥沙加水:振荡前明显分层,水层清澈。振荡后,水层变浑浊,下次泥土减少。静止后,恢复原始状态。 ②植物油加水:振荡前明显分层,水层清澈。振荡后,,小油滴分散到水中。静止后,恢复原始状态。 ③氯化钠加水④蔗糖加水,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固体慢慢消失,融为一体。静止后无明显变化。     

 
                    
             
                    
                            些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板书】溶液:均一、稳定  
【展示】硝酸钾、氯化铵、水形成的混合物。樟脑、乙醇形成的混合物。他们属于那种混合物呢?  
【问题3】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2】以天气瓶中的硝酸钾或氯化铵为例,研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溶液的形成过程是物质向外分散到水中形成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ppt】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讲解】全面的分析了物质的溶解过程,很
显然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氯化铵和硝酸钾。用于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最常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为其命名。  
【练习】1.樟脑乙醇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1. 硝酸钾、氯化铵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过渡】在溶液形成的过程中,溶质逐渐被
   
分类对比,判断: 制作天气瓶的两种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分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步骤1中氯化铵白色固体和水为液体,氯化铵沉积在试管底部,温度为室温(25.6℃)。 
步骤2中氯化铵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温度降低(21.3℃)。 
结论:溶质慢慢消失,并有热量的变化。   
 聆听讲解,理解概念含义。      
 
学生给溶液命名, 氯化铵的水溶液(氯化铵溶液) 硝酸钾的水溶液(硝酸钾溶液)  
思考回答: 
1.樟脑为溶质,乙醇为溶剂。 
2.硝酸钾和氯化铵均为溶质,水为溶剂。   
 
                    
             
                    
                            分散成我们看不到的,那它变成什么样了呢? 
【微观动画】固体物质溶解过程。     
【小结】在溶液形成的过程中,溶质变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存在。与悬浊液中的小颗粒、乳浊液中的小液滴是截然不同的。 
【板书】溶质以分子、离子等形式存在 
 
观看视频,体会微观过程。 
蔗糖会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蔗糖分子,存在于溶液中并且不断运动。 
7.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分析天气瓶的装置特点判断出天气瓶的用途。重点分析天气瓶中的物质及其特点,  获得了关于溶液、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的初步理解。对于溶液的认识是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发现规律的能力。 
8.板书设计: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任务1作业设计意图:主要是巩固溶液的概念及其特点。 
 
1. 下列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A .   海水    B.果酱    C.蒸馏水      D.牛奶 2.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②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3. 生活中的下列溶液,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白醋      C.碘酒      D.生理盐水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0.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天气瓶的介绍视频将同学们引入天气瓶的探究中来,了解其功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通过学生活动1对比不同类型混合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3.固体物质溶解微观视频,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过程。 
11.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视频引入,帮助学生了解天气瓶的功能。学生通过活动1,自行总结出不同混合物的特点形成溶液这个重要概念。在研究溶液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宏观溶解过程,还通过观看溶解的微观动画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解。学生体会认识事物的角度是从宏观到微观。学生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实验参与度大,学习效果很好。 
   对于溶液的组成只停留在定性的认识,下节课将继续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认识天气瓶,认识溶液”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北京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北京市优课”,所属分类为“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北京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天气瓶的功能和构成-认识溶液-北京市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