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山东省 - 威海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山东省 - 威海

视频标签:北宋的政治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山东省 - 威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知道北宋的建立,包括: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包括:赵匡胤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用文臣掌管军政大权,使北宋政治呈现重文轻武的特点,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弊端。 
【教材分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开篇课。上承唐朝的衰亡及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下启辽宋夏金元时期。内容包括北宋的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强化、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藩镇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国家统一。但这也带来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 所以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北宋的建立”这一史实外,新加入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铺垫
 
                    
             
                    
                            作用。 
教学重点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看待北宋政治制度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由于初一学生还未建构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结构,再加上政治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兴趣度也比较高。另外,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方案并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设计精神,鼓动学生积极参与。 
2.课前对照学案预习教材内容,列出本课的知识梳理提纲。 3.教师提供部分教学资料、并介绍相关书籍以供学生参考,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供相应的站点组织学生查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 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带来的影响。 
 
                    
             
                    
                            【评价设计】 
1.通过第一板块的学习和做检测题1,达成目标1。 
2.通过第二、三板块的学习和做检测题2、3、4,达成目标2。 3.通过第四板块的学习,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  导入新课 
观看“陈桥兵变”的视频,了解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顺势设问:他得天下后又创新了哪些政治制度治天下?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既补充五代知识断层,又创设情境,通过设问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示标导学(1分钟) 
1.通过观看视频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 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目标简单列举出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  兵变“得”天下 
完善北宋朝代信息卡:学生看课本,结合视频,填写时间、人物、事件、都城 
第二板块  集权“安”天下 
 
                    
             
                    
                            补充“太祖问计赵普”材料,思考问题: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材料: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 
一、加强集权 (一)控制军权 
1.学生看书,交流宋太祖控制军权的具体措施 2.教师逐条解读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分析手段——通过宴请的方式,用丰厚的赏赐和很高的地位换取了功臣们的军权。 
简单评价——指出赵匡胤在处理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的问题采取的手段不同于之前的开国之君惯用诛杀功臣的手法,他这是一个较为理性和文明的做法。 
(2)通过图示讲解统调分离(禁军掌兵、枢密院调兵、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3)更戌法。讲述更戌法,分析目的——兵将互不熟识,防止兵变 (4)加强禁军实力 
补充史料:“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总结加强禁军的措施:从地方选拔精兵补充中央禁军。 
分析用意:加强禁军的同时,也削弱了了地方藩镇的军事力量,“收
 
                    
             
                    
                            其精兵”。 
分析控制军权的影响?(参考答案: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强化中央集权,革除了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弊端;史书记载: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另一方面,由于将兵之间不熟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等。) 
(二)削弱相权 
1.学生看书,交流宋太祖削弱相权的具体做法 
2.补充材料,以图示帮助理解削弱相权的做法,即“分化事权”,设多人、多重机构。 
补充史料: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教师总结:经过改革,等于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有三个宰相分别行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而在宰相之下又设多名副宰相,最终的结果就是宰相的权力被瓜分的只剩一点点了。 (三)控制地方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具体措施 
2.师生共同解读史料,归纳总结控制地方的具体措施 
 补充史料: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复置转运使…… 
译文:自今年起,每年所收地方赋税,除留下地方行政的基本开支外,全部上缴中央,不得截留。又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通判…… 
译文:方镇缺少最高长官,命文臣掌管一州……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译文:这样中央财力雄厚,可有力控制地方。 
                                   ——出自《宋史全文》卷一 总结控制地方的具体措施: (1)首先收其精兵 (2)接着缴其财权 
取消原来节度使的截留赋税的特权;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的财政。 
(3)夺其权”: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称为“知州”“知县”,取代原来的藩镇官员;三年换一个地方;各州设置通判以监督知州。 
最后,师生以思维导图总结本板块内容,包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北宋政治呈现怎样的特点?(强干弱枝)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围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这个主题,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围绕课本、补充史料进行学习,突破了重点“集权安天下”。 (四)统一天下 
1.了解统一的背景、策略、结果 
出示史料:太祖“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  
 
                    
             
                    
                            出示《宋初形势图》 
思考: 结合地图分析宋太祖所谓的“他人家”指什么?平定天下的计策是什么?  结果如何?  
2.教师总结:宋太祖采纳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部分地区。但在宋朝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与之并立,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第三板块  以文“治”天下 
1.出示材料,理解宋太祖文治的背景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2. 结合课文,说一说: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你选择做文官还是武将?为什么? 
3.出示两则材料,归纳宋太宗“重文轻武”的举措 
材料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88人, 宋太宗一年录取500人, 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  
回答:材料反映了宋太宗实行“文治”的又一做法是什么? 4.从利弊两方面分析“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1.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2.杜绝政权的频繁更替,有利于社会安
 
                    
             
                    
                            定和政权稳固。  
消极影响: “轻武”也制约了武将的才能,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设计意图】 “乱世用武、治世用文”,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治的背景。通过太祖、太宗两朝文治的做法,理解重文轻武政治局面的形成,并理解其利与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板块  何以“保” 天下 
1.分析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影响 2.全面看待北宋的政治 补充材料: 
材料一 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钱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问题1:朱熹的评价公正么? 
2. 如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宋太祖开国之初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围绕“稳定、统一、发展”的六字方针,适应当时客观形势和时代的要求,是切实有效的制度。这不是导致北宋贫弱灭亡的根源。钱穆说……,如果找原因的话,可能是他的后继者将它作为祖宗之法严格遵守,不求变化,不根据实情进行改革创新,才导致了北宋的贫弱和灭亡。 
【设计意图】学习历史不但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认识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什么价值是值得我们坚持和追寻的?因此设计了
 
                    
             
                    
                            “何以保天下”板块,全面辩证地认识北宋的政治制度,探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实现了较高的教学立意。 
梳理巩固 
师友合作,对照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知识的轮廓。 
达标检测 
1.曾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  A.赵匡胤     B.李渊     C.刘邦    D.朱元璋  2.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地方上派文臣任州县长官      B.中央宰相不止一人  C.设立多重机构,相互制约      D.地方将领和驻军永不调换  3.北宋时,曾流传“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凯哥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B.文武并重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4.材料  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 练习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目标达成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北宋的政治”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山东省 - 威海”,所属分类为“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山东省 - 威海”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