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

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金园实验中学     林晓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三、教法及教具: 
教法:讲授法、讲练法、课堂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小游戏: 1.我比划你来猜 
以旧酒瓶寓意清政府,以新酒瓶寓意中华民国,演示扔掉旧酒瓶,更换新酒瓶的过程,让学生结合20世纪初的中国,猜猜新旧酒瓶的寓意。 2.闻酒 
康有为
1914年恢复祭孔,并亲自
赴孔庙祭孔。提出“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同年到北京天坛祭天。1916年袁世凯称帝。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尊孔小团体:如孔教会、
孔社、孔道会……
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袁世凯
 
    以小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方式新颖,能形象直观地引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
 
                    
             
                    
                             

通过新文化运动前的事件展示,揭示新瓶虽换(制度革新),但酒的味道没有实质变化(政治混乱),关键是未换酒(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故要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 二、新课讲解一: 
自学指导一:自学课本P56-57第一子目内容,记忆与下列“三个一”的关键词。(2分钟)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本书刊一群人
一所高校1915年,陈独秀创
办《青年杂志》,
发表《敬告青年》
北京大学《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最重
要的
阵地
陈独秀、鲁迅、
李大钊、胡适等
 
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自度度人,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也。
——节选自《敬告青年》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
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调和新旧文化的矛盾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
 
三、 新课讲解二: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P57-58第二子目的内容,匹配相关人物与作品,并总结其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分钟)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结合新瓶旧酒的演示,突破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这一难点。   
通过快速自学课本及当堂记忆,梳理新文化
运动兴起的基础知识点      
 
   
通过对“三个一”内容的讲练,落实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最重要阵
地和代表人物。            
 
通过自学教材和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圏划材料关键词,训练解读材料的方法和能力。 材料一:陈独秀首倡民主
 
                    
             
                    
                             3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这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材料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材料四: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讲练结合: 
1.“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
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D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 胡适《希望》节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沈从文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B A.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倡导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推动了思想革命 C.为五四运动起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 讲解新课三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所谓的“树墩”是指 A A.封建正统思想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与科学; 
材料二:鲁迅《狂人日记》,批判旧道德、旧文化; 
材料三: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新文学; 材料四: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广新文学。 
通过自学和材料解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讲练结合环节,让学生感受经过新文化运动的传播和推广,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人格正在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 
以讲练结合的方式,结合教材和课外的相关材料,带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局限性和性质。 
  
 
                    
             
                    
                             4 
材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 
五、 课堂拓展 1. 近代化探索事件归纳 
•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口号分别对应什么历史事件?      2.小活动:以关键词的形式,说出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3.全班齐读李大钊话语以共勉青年学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六、布置作业 
  
 
  
 
 利用板书和课本习
题,整理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主要事件并归纳主要
特征。最后以近代化探索
所体现的精神为本课情
感升华,落实情感教育和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五、板书设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探索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其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一环,同时为接下来的五四等运动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也对我们今天有极大启示。在备课的环节中,我按照教材的线索,将课堂分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影响和精神来处理。经过45分钟的授课实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效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导入新颖,成功吸引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且能较形象地给学生展示新文化运动前的社会背景。 2.本节课各子目间的过渡自然,巧妙地利用了材料分析、讲练结合等多样的形式,既丰富了课堂的层次
政治混乱                                     思想革命:提倡民主、科学;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尊孔复古      背景                    内容 复辟帝制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爱国 特征:由表及里、逐
渐深入、层层递进 
 
                    
             
                    
                             5 
感,同时又使整节课串成一线,浑然天成。 
3.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特别用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极具概括性地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整理与巩固。 
4.本节课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能让学生在对历史史实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联系当下的中国梦,升华课堂情感,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本节课的不足: 
1. 历史味仍不够浓厚,可尝试多运用一些相关的史料来进行突破。 
2.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推导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和引导,展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争取打磨出更高效的课堂。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新文化运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所属分类为“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广东省 - 汕头”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