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顾立凯河北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顾立凯河北

视频标签:华北联合,共同体,同课异构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顾立凯河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河顾立凯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说“木叶”》前置性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情境导入】
一、导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问题导学】
一、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整理本文的重点字音、字形、字义。(整理到笔记本上)
(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提示:
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篇文章,而不可拘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指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1)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层意。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在判断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赅全和随意拔高。
2.请勾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画出文章结构图。
我来答题:
 
 
 
 
 
 
 
二、内容理解
1.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
我来答题:
 
 
 
 
2.“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
我来答题:
 
    
 
3.全文谈了怎样一个文学现象?
我来答题:
三、梳理探究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我来答题: 
 
 
 
 
【典例应用】
1.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与文字的联想义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有不少词语有暗示性,从而成了常见的意象,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常表凄凉伤感。你还想到了其他哪些意象呢?请写在下面。
 
 
 
 
 
 
 
 
2.学习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在诗歌鉴赏方面我们是否受到些许启发呢?请用从课本中学到的这个理论鉴赏下面这首诗。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2.背景介绍
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
3.知识链接
“木叶”“落木”都表示一种客观事物,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物象)也就是其字面意思,但一旦被诗人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发展成为了意象。
意象=客观物象(语言字面意义)+主观情意(语言的暗示性)
【快乐体验】
A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袅袅(niǎo) 冉冉(rǎn)  窸窣(sū)   场合(chǎnɡ)
B.褒贬(bǎo)   广袤(mào)   潜伏(qián)   编纂(zhuàn)
C.漂泊(bó)   血泊(pō)   传诵(chuán) 垄断(lǒnɡ)
D.桅杆(wéi)   危害(wēi)   砧板(zhēn)   皎洁(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燥   传颂诗文  钢锭  天高地阔
B.精采   语言洗练   桅杆   随心所欲
C.钟爱   精巧无比   启发   精神饱满
D.典形   无人问津   联想   月白风清
B课内阅读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课外拓展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参考答案:
文章结构
 
1.按字义分析,“木”与“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为什么写诗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请筛选相关信息。
答案 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其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
(1)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离人、游子愁绪
(2)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
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2.“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
答:“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其次它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全文谈了怎样一个文学现象?
——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答案:如果改动题目就偏大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一篇纯理性的文论,不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以“说‘木叶’”为题有如下好处:
(1)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2)逐层深入,探幽发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文章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
【典例应用】
1.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离愁;
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愁绪;
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的;
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的。
【快乐体验】
1.B解析:B项,bǎo—bāo;zhuàn—zuǎn。
2.C解析:A.颂—诵;B.采—彩;D.形—型。
3. 答案:“木叶”自屈原的《九歌》中唱出而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形象。
4.子规意象的含义就是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说“木叶”》说课稿
    文学语言因为有暗示性而意蕴丰富,内容充实,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古代诗歌中就有一些作为意象的词语,有着暗示性的内容。因为常用已有了稳定的感情色彩。如杨柳多用于离别,表达离愁别绪,有一篇文章就是由古诗中木叶一词的运用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木叶”》。
一、说教材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5册第3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学习本单元,在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参照选文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评论。同时,因为本单元课文不同于以往学习的文学作品,都是论说性的,在阅读方法上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 
二、说学生
高中学生阅读的文艺评论并不多,加上文艺评论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但,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感到难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将文章讲透。并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述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重点)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利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难点)
四、说学法教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讲互析。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学习设计(就《说“木叶”》这篇设计而言形如导学案,主要起导学的作用)的学习
(1)自主学习:
1、初读文本,解决两个问题:1.解决生字词,勾划不理解的语句;2.勾划每段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2、再读文本,完成前置性学习设计中“问题导学”、“典例应用”部分。
3、在完成前置性学习设计的同时三读文本。
“前置性学习设计”它不是练习题,也不是教案,形如导学案主要起到“导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
“前置性学习设计”通常由七部分构成:“学习目标”“情境导入”“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是核心一篇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问题设计的是否扣住文章的学习重点、是否扣住教学目标、是否有梯度)“典例应用”(典例应用是问题导学部分所学知识理论的具体应用)“知识拓展”(可以是作者背景介绍也可以是知识链接)“快乐体验”(快乐体验,包含三个层次的题目,由浅入深,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画思维导图”(既可以是知识点的导图,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导图。比如让学生整理的常见的典型意象的暗示性,文章结构图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
 
 
 
(2)合作交流
主要交流两部分1.初读文本时不理解的内容;2.做前置性设计时不理解的问题
(3)反馈问题
主要反馈小组合作交流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4)当堂检测
做前置性学习设计中“快乐体验”部分
二、解惑答疑
问题来源
前置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懂的问题;
经过互助合作新生成的问题;
教师预设或需深化的问题。
(1)由学生二次交流反馈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可以组间交流,组间交流有学科长完成。)
(2)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3)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有老师重点讲解。
(4)当堂检测。(重点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测验,看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5)完善思维导图
六、说板书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思维导图的板书设计。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突出目标、重难点,体现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流程,便于学生记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华北联合,共同体,同课异构”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顾立凯河北”,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华北联合共同体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说“木叶”》顾立凯河北”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