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

视频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赏析指导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省 - 莆田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课标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导读部分。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部分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学情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审美风格、审美方式以及个人的文学知识积累。学生自己能够分析诗歌和散文,能够感悟诗歌和散文的美。教师要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2、已有知识结构:首先,相比刚刚结束的诗歌之部,本单元每篇作品的容量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其次,本单元六篇文章,内容涉及面广,文体多种多样,不易把握;另外,高二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一定量的文言文,但由于文言毕竟不是现代人常用的语言形式,学生的文言语感并不强,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并不多,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很不够。 
3、媒体操作能力:学生经过高一高二开设的电脑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百度、谷歌等常见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会制作课件;小组内能够主动协作交流,能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获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尤其是在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教师要避免学生在网络资源面前盲目浏览或不知所措的现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散文创造形象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古人的观点看法,发展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创造的鲜活的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把握诗歌、散文在创造形象方面的不同。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创设情境设疑,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2、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3、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任务。 
【教学环境】 
1、录播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2、Ipad六部 
【教学时间】     1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作为一节阅读赏析指导课,拟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本单元的《项羽之死》《过小孤山大孤山》两篇散文作为例子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方法。 
1、课前导学环节:(1)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fjedu.cn/)在我的教学平台上发布《导学案》、自制的微课《诗歌的形象》、《项羽之死》和文后4首诗歌的相关阅读材料、《过小孤山大孤山》和文后《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的相关阅读材料、《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和纪录片《小孤山》等视频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观看;(2)在班级QQ群按小组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归纳整理成答案,制作PPT课件。 
    2、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六人一组,一组一部Ipad,合作探究学习任务,派代表上台借助希沃授课助手用Ipad汇报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3、课堂指导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达成共识。 
4、课后作业环节: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我的教学平台上发
 
                    
             
                    
                             3 
布作业,要求学生上网提交自己的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诗文中,咏荷的诗文不胜枚举。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上网查找并摘录与“荷”有关的诗文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交到我的教学平台上【PPT截屏】,下面我请大家来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快又好。 
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让我们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这些诗文写出了荷的不同姿态,那么,同一事物形象,诗歌、散文在创造时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  
飞花令:学生抢答,说出咏“荷”的诗文,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快又好,给予掌声鼓励。 
(1人递话筒,1人计时,时间为2分钟,1人统计。)  
1.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PPT】播放“莲”视频   
新课伊始,用飞花令的竞答方式一方面便于切入到这节课的课题,另一方面也在于激发学生思
维活跃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作铺垫。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散文创造形象的不同特点。 2.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学生阅读 
【PPT】 明确这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三、 温故知新  
复习“诗歌的形象”知识点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在课前导学环节布置同学们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到老师的教学平台上看老师自制的微课。 1.【PPT】 2.福建省
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3.自制的微课《诗歌
的形象》  
这一单元处在诗
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形象”仍是这
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有必要复习一下。(一)初识: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课题是《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那么,诗歌和散文在创造形象时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想,清代诗评家吴乔为我们作了非常形象的譬喻。 
清代诗评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或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 
教师解释“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 
请学生解释“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意思:诗歌与散文的
“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 【PPT】  在比较鉴赏之前,通过清代诗评家吴乔的譬喻让学生初步认识何为“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 
(二)合作探究: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下面我们将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与课后的4首咏项羽的诗歌《题乌江亭》《乌江》《乌江亭》《咏项羽》进行比较,赏析在创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上诗歌和散文的不同之处。老师课前在我的教学平台导学环节【PPT截屏】发布了导学案、相关的阅读材料、还有自制的微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在班级QQ群【PPT截屏】老师有发布小组合作探
究的任务,下面请你们打开Ipad准备一下,
待会儿请代表汇报。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并指导学生修改课件】 
合作探究题: 
第一小组: 
比较“形象特点”:《项羽之死》——《乌江》 第二小组: 
比较“形象特点”:《项羽之死》——《咏项羽》 第三小组: 比较“表达方式”:《项羽之死》——《题乌江亭》《乌江亭》 (提示: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四小组: 
比较“表达方式”:《项羽之死》——《咏项
打开Ipad分组讨
论修改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请代
表汇报。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第一、二小组代表
汇报: 
比较“形象特点”:
《项羽之死》——
《乌江》、《咏项
羽》 小结: 《项羽之死》:多情善感、骁勇自负、知耻重义 
《乌江》:愧疚知耻 《咏项羽》:正气凛然、知耻  第三、四小组代表汇报: 
比较“表达方式”:1.【PPT】 2.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3.班级QQ群 4.Ipad 5.希沃授课助手        
 
      
 
1.课前老师在班级QQ群已经发布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要求学生课前查找相关信息,在QQ群内讨论交流,进而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制作PPT课件,培养了学生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
 
                    
             
                    
                             

   
     四、赏析
指导:人物传记
类散文《项羽
之死》——诗歌《题乌江亭》
《乌江》《乌江亭》《咏项羽》           
羽》 
第五、六小组: 
比较“表现手法”:《项羽之死》——《咏项羽》 第一、二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点评补充。【板书】 不同点 诗歌 散文 形象特点 
精炼传神 
丰满逼真 
第三、四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点评补充。【板书】 
第五、六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点评补充。 教师补充1: 散文中有细节描写,那诗歌中有没有呢? 李清照《点绛唇》下阕写到“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
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结:诗歌的细节较简单,散文的细节则丰富多元。 教师补充2: 
    从表现手法看,散文贴近事物的本来面
貌,写得具体真实,是实写;诗歌则启发我们
展开想象的翅膀,境界与情思都升华得更为高
远一些,是虚写。 
   杜牧《江南春》:“千里..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 
明·杨慎《升庵诗话》:“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表达方式 
(主)抒情议论 (主)记叙描写 
《项羽之死》——《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 小结: 《项羽之死》:描写、记叙、间接抒情 《题乌江亭》:议论 《咏项羽》:直接抒情  第五、六小组代表汇报: 
比较“表现手法”:《项羽之死》——《咏项羽》 小结: 
《项羽之死》: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比 《咏项羽》:用典、借古讽今 
 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五、六小组代表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诗歌和散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1.【PPT】 2.Ipad 
3.希沃授
课助手       
    
    
 
    
 
 
     
 
 
 
 
 
   
用。 3.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课前准备的内容放到组内来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激发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最后达成共识。 4.在课堂汇报环节,因为第一二小组、第三四小组和第五六小组的比较角度一样,所以我就安排两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能熟练地借助西沃授课助手来展示Ipad上自己制作的课件,这说明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能力。 5.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也要恰到好处地
 
                    
             
                    
                             6 
     
四、赏析指导:人物传记类散文
《项羽
之死》—
—诗歌《题乌江亭》《乌江》
《乌江
亭》《咏
项羽》  
“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项羽之死》第二段:“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
余人..……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
追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必三.
胜之……” 小结:诗歌重在写意,散文重在写实。 
【板书】 表现手法 
写意 写实 
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五、六小组代表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诗歌和散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PPT】  
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每组汇报完合作探究的成果后,教师要给予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要点。 
(三)教师补充 
从语言形式看,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句式工整,讲究格律,像我们刚刚赏析的4首诗歌,都是绝句。而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
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板书】 
   
从艺术效果看,中国古代诗歌,如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一些。而中国古代散文重在写实,从多种角度作细致真实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教师:梅尧臣认为景与意要高度融合,写景要形象生动,表意要有弦外之音,如此才可达到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 【板书】 
语言形式 
凝练工整 
舒展自由 
艺术效果 境外之境 
真实可感 
请学生解释“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意思:
诗歌一定要能够描写不容易描述
的景物,那些景物就好像在眼前,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又不仅仅只限
于此,更主要的是言外之意,这样写出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 【PPT】 
 课前教师预设是从5个角度(形象特点、表现方式、表现手法、语言形式、艺术效果)来比较诗歌和散文在创造形象上的不同。 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点都要学生上台汇报,所以我就把重要的3个点安排学生去准备汇报,最后的2个点由我引导学生来提炼完成。我们选取三个角度(形象特点、表现手法、艺术效果)来看看山水游记类散文和诗歌在创造形象时有何不同。 
不同点 
诗歌 散文 
形象特点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峭拔秀丽”、“巉然孤起”、“祠宇荒残” 
表现手法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
木搀天长”、“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艺术
效果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
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和老师共同完成左边的表格。 
 
1.【PPT】 2.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这节课主要是
借助人物传记散文《项羽之死》和文后的4首诗歌《题乌江亭》《乌江》《乌江亭》《咏项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而明确诗歌和散文在创造形象上的不同。那么,在不同类别的散文作品中,这些区别是否也
存在呢?据此,我设置了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借山水游记类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和诗歌《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比较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 
六、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诗歌和散文在创造形象方面的不同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诗歌和散文的这些差异,体现着文学艺术手段的丰富多样,并无高下优
不同点 诗歌 散文 形象特点 
精炼传神 
丰满逼真 
表达方式 (主)抒情议论 (主)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 写意 写实 语言形式 凝练工整 舒展自由 艺术效果 
境外之境 
真实可感 
学生识记 【PPT】 
1.在前面逐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梳理,便于学生识记。 2.客观地看待诗歌和散文的不同之处。 
 
                    
             
                    
                             

劣之分。 
同学们,今天这节阅读赏析指导课,我们一同走进古代诗文里,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获得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较好地体现了我们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3.明确这节课和当下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七、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运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和诗歌
《咏史·阿房宫》,分析它们在形象创造方面的不同,并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fjedu.cn)将作业提交到我的教学平台上。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学生记下来 1.【PPT】 2.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学以致用 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课标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导读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忽略这部分内容,重点选取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来赏析,甚至于考虑到全国卷语文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都是人物传记,我们有时连山水游记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都跳过不上。 
选择这一部分作为“一师一优课”的参赛篇目,我确实感到压力很大。一方面之前没有上过,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单元的前言导读部分,不是一篇文本,不知道该如何来上。同时,今年的“一师一优课”文件强调要体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融合。这些都是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解决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赏析指导 
不同点 诗歌 散文 形象特点 精炼传神 丰满逼真 表达方式 (主)抒情议论 
(主)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 写意 写实 语言形式 凝练工整 舒展自由 艺术效果 
境外之境 
真实可感 
 
                    
             
                    
                             

的难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始上网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上中国知网下载相关的期刊论文,阅读做笔记,渐渐有了初步的教学设想。在和我的两位指导老师认真商讨后,将这节课的教学主框架定为:将人物传记散文《项羽之死》和文后的4首咏“项羽”的诗歌的比较鉴赏作为这节课的主体部分,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学生制作PPT课件并借助Ipad和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汇报;然后在拓展延伸部分将山水游记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和文后的1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后反思: 
从开始准备到正式录播完这节课,我前后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拟定教学设计、课件进行试讲,请指导老师提意见,指导学生制作课件,再修改再试讲再请指导老师提意见再和学生磨合,如此多次,虽然辛苦至极,但最后看到指导老师和摄像师满意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下面将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一下,请诸位同仁斧正。 (一)教学亮点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融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此,我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1)课前导学环节:(1)登陆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www.fjedu.cn)在我的教学平台上发布《导学案》、自制的微课《诗歌的形象》、《项羽之死》和文后4首诗歌的相关阅读材料、《过小孤山大孤山》和文后《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的相关阅读材料、《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和纪录片《小孤山》等视频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观看;(2)在班级QQ群按小组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归纳整理成答案,制作PPT课件。这样就拓展了课堂容量,大大节省了课堂准备的时间。 
(2)课堂导入环节:在学生抢答与“荷”有关的诗文时,我播放了一个与“荷”有关的视频,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更好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熟练操作Ipad,能就本组的合作探究任务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边讨论一边修改课件和发言稿。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课堂汇报环节:学生在熟练操作Ipad的基础上借助希沃授课助手汇报自己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优势,比口头表达更直观具体。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赏析指导”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160;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160;诗文有别〉赏析指导》信息技术融合课-福建”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