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

视频标签: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篇诗歌为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作品,通过了解作家来更好地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陶渊明的作品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但是本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以前学过的陶诗的情感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来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矛盾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成长有指导意义。 
经过高一年级的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鉴赏的能力,情感把握还可以,但具体分析鉴赏稍欠缺。所以安排小组合作逐句研究分析诗歌,培养学生从短小的文字当中体会旷远的意境和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结合陶渊明生平,感受诗中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师生梳理诗意,品析诗人写作缘由,探究诗人的情感归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从而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提供参考。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品味诗句意思,理解诗中抒发的时光流逝、孤独寂寞、
 
                    
             
                    
                            壮志难酬的悲寂之情。 
难点: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理解作者的矛盾的内心世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点点滴滴,还有诗和远方。古典诗歌当中蕴含着感召生命的感动,在这种感召当中积蓄了伟大诗人的所有智慧、品德、修养……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学们也要学好诗歌,把诗歌传承下去。今天就来学习一首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 
(二)初赏诗歌,品其诗意  
1.回顾之前学习的陶渊明的作品,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PPT展示《归园田居(其一)》。提问表达情感:官场的黑暗不自由,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选择归隐田园,独善其身。 
PPT展示《归园田居(其三)》。提问表达情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自读《杂诗十二首(其二)》,参照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明确:悲凄 
3.分小组合作完成诗歌鉴赏。(学生品析,教师指导) (1)逐句分析: 
 
                    
             
                    
                            前四句:日月交替,月光洒下皎洁明亮。 
5-8句:气候变化,季节交替使作者感到冷。因为一夜不眠才知道夜晚如此漫长。 
9-12句:“无予和”孤独寂寞之感。“掷”、“骋”用的好,时光流逝,壮志难酬 
最后:想到了以上这些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睡。 (2)概况作者不眠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感时光流逝、叹孤独寂寞、伤壮志难酬  
(3)小结:这首诗能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诗人萦绕全诗的悲凉之意,没有眼泪的悲伤更让人心头一震。全诗清远之境突显出孤寂之人。  
(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1.结合陶渊明生平,探究写诗的原因。提问写于哪一阶段?(学生讨论,说明判断理由)  
(1)29岁之前,家居读书——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2)29-36岁,时官时隐——29岁徙家柴桑,先后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彭泽令上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最终彻底离开官场。(3)42-63岁,隐居田园——辞官之后,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2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明确:写于第三阶段,陶渊明五十时,因感慨自己壮志难酬,写下此诗。此时距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2.我们认知中的陶渊明是尽享田园之乐的,这首诗却一改往昔形象。我们如何理解陶渊明诗中情感的不同呢?(学生讨论,分析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总结: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陶渊明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归隐田园使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可是济世之志未泯,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诗人的内心。在这样一个晚上,无边的月色,高远的长空,又把它从诗人心底牵引出来。想起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中年的官场磨难,直到行将老矣的现在,怎能不让诗人感慨万千呢!然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漫漫长夜里,只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为夜深无人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以至后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都不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也更深的体会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痛苦,这是不可解脱的、刻骨铭心的痛苦。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之后,我们对此诗后面出现的变之音,当会有更深的理解了。他可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生活的旋涡中逃避开来,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但却无法回避自己内心不时而来的风风雨雨。  
(四)感诗人志,探人生路  陶渊明的内心矛盾及冲撞你能理解吗? 
 结合“静穆说”、“全人说”来帮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五)全诗总结:陶渊明没有因隐居之名就隐藏自己的真实内心,可能在田园生活的无数日夜中,他都在叩问自己是否选择错了。其实人生的两难选择真是很多,诗人如此,我们也如此。并不是坚定的选择才是人生的色彩,有时矛盾的挣扎反倒才是真实的生活。同学们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也要像陶渊明这样坚守心中的道义,选择适合自己的。 
(六)作业: 
思考:当我们的理想陷入矛盾中,该如何选择。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杂诗十二首(其二)》辽宁”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