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

本站QQ客服在线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

视频标签:植物生长素,东莞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告)张晨-课堂实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14)班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将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同时搭配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野外能否明显见到这种生长状况?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影响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位还是成熟部位?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在野外不易看到明显弯曲的生长状况。
植株弯向光源生长。
可能是单侧光引发了生长状况的改变;这种改变使植株更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方向的改变发生在植株幼嫩的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P46第一节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46页)。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
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詹森的实验,(一组,见书P47。)并提出问题:
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影响”向下传递?
多媒体展示拜尔的实验,(一组,P47)回答下列问题:
1.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
 
    2.实验结论是什么?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证明了“影响”可以向下运输,“影响”是什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多媒体展示温特实验,(P47)提出问题:
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若将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由此说明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首次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进一步发现,植物体内还有具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吲哚丁酸(IBA)、苯乙酸(PAA)。
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是怎样?
 
学生阅读思考概念中的重点词-------单侧光。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的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由此推断: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影响。
 
第一、三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光照无关。
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了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
 
 
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选择黑暗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影响”向下传递时分布不均造成的。
 
 
 
 
向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植物向光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让学生把握好概念。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分析、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1.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感受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
2.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注意不是细胞分裂。
 
学生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课后习题。
2.结合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人的实验,分析;
①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运用了对照思想,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③实验中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反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植物生长素,东莞”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所属分类为“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东莞高级中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实验报”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